- · 地方财政研究版面费是多[06/30]
- · 《地方财政研究》投稿方[06/30]
- · 《地方财政研究》期刊栏[06/30]
地方财政的困难与自救:力挽狂澜还是权宜之计(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第三,推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改革合并人口持续流出区县的机构设置和行政区划。 一方面,明确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能事权,
第三,推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改革合并人口持续流出区县的机构设置和行政区划。一方面,明确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能事权,适度上收事权,调整分税机制、使财力与支出责任匹配,适时启动机构改革、减轻财政供养人员对财政的负担,对人口持续流出的区县从机构设置和行政区划做出合并改革;另一方面,结构性减税与结构性增税并行,解决财政现金流问题,如降低科技制造和中小企业实际税率、调整个税结构,提高环保税、资源税税率,改革完善消费税等,未来适当时机推出房地产税。
一、如何看待地方财政增收节支之策?
本文源自金融界
从具体方式看,部分地方政府主要采取处置资产、紧缩支出、突击罚没、拖欠账款、债务融资五种手段来缓解财政收支压力。除处置国有产权、削减非必要支出外,其余方法往往有副作用。因此,应避免采用具有“涸泽而渔”或“劫贫济富”等特征的方法。
(三)乱罚款乱收费:规模不定,弱化减税降费效果,破坏营商环境突击罚款收费不仅弱化减税降费的效果,而且对营商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一、如何看待地方财政增收节支之策?(一)处置国有产权(二) “紧缩”财政(三)乱罚款乱收费(四)设置账期(五)债务融资
财政收支紧张、非税收入占比提升是当前多地地方财政的共同特征。去年以来,疫情反弹、经济下行导致税收收入紧张,今年开展大规模留抵退税后,税收与非税收入增速差距拉大。1-7月,全国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累计同比分别为-13.8%和19.9%,非税收入增速大幅高于税收收入增速33.7个百分点。1-7月全国税收收入占比仅为82.2%,低于2019-2021年同期的86%、85.9%、86.5%。
福建省财政厅指出,福州、漳州等地安置房、配建房等一次性资产处置收入增加,1-7月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同比增长63%。新疆通过挂牌出售巴州、克州、阿克苏等地闲置油气区块等方式,盘活政府性资源资产,1-7月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同比增长55.7%。
摘要
2020年以来,为积极对冲经济风险、落实“六稳”“六保”,我国财政提高了赤字和地方债规模。2021年末全国政府债务杠杆率上升为47%,较2019年上升了8.4个百分点,绝对水平和增幅均低于美国(117.9%、18个百分点)、日本(224.9%、21.9个百分点)等主要经济体,保留了较大的财政空间。其中,地方债务增长迅速,2022年6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4.75万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63.1%。下半年,各地还将通过盘活5000多亿元地方专项债结存限额,推动有效投资项目落地。
本文聚焦于 总结 当 前地方政府面对紧张形势采取的五大举措 , 以及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中长期的解决办法。
第一,中央、省级加大对市县转移支付和调度,坚决守住财政运行底线,做好“三保”工作,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2022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指出,坚持把过紧日子要求贯穿预算执行全过程,重点保障刚性支出、急需支出,从严从紧把好支出关口,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切实采取措施确保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按时发放。
正文
今年以来,地缘政治冲突及疫情形势明显加剧。财政在收入端面临实体经济疲软的制约,支出端又承担疫情防控、助企纾困等支出责任,同时债务还本付息、基层“三保”更是刚性支出。这对基层财政产生较大压力。1-7月份,全国地方级财政收入同比下降7.6%,创下多年来新低,结构上则出现“西升东降”等新的区域分化。部分地区财政矛盾突出,开源节流势在必行。
二、地方财政困难的背后有何因素?
三、如何破解地方财政困境?
账期付款相较于预付、货到付款,能够缓解财务收支压力、节省资金。因此,优势采购方往往会设置账期。近期“账期”操作重启,拖欠账款问题可能死灰复燃。根据我们对地方财政的调研情况,某地区库款保障水平从以往的0.3以上(即能够保障0.3*30=9天的支出)降至0.15左右,另一地区则推迟了财政发薪日期,以缓解库款紧张压力。今年5月,财政部要求各地将疫苗接种、核酸检测、一线医务人员工作补贴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予以优先保障,但近期仍有拖欠核酸检测人员劳务费的情况,核酸检测医院(机构)也面临垫付成本、迟迟未能足额结款的现实。
文章来源:《地方财政研究》 网址: http://www.dfczyjzz.cn/zonghexinwen/2022/0924/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