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地方财政的困难与自救:力挽狂澜还是权宜之计

来源:地方财政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24 02: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作者: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研究助理徐凯舟;来源:粤开志恒宏观;原标题《地方财政的困难与自救:力挽狂澜还是权宜之计?》 地方债券到期高峰将至,

本文作者: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研究助理徐凯舟;来源:粤开志恒宏观;原标题《地方财政的困难与自救:力挽狂澜还是权宜之计?》

地方债券到期高峰将至,尤需警惕城投偿债风险。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债券形式合法举债,此后地方债券发行量快速上升,到期规模水涨船高。此外,2021-2025年城投债到期金额大致为每年3万亿元左右。一旦收入减少的城投公司无法偿付到期债券,地方财政将面临两难。若出手,将加剧财政紧张;若不出手,可能影响当地政府信用,并波及相关融资市场。

从规模来看,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合计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1年决算)的3.9%,不足税收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看似微不足道。不过,罚款和收费主要是同级财政受益,而不同于税收往往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享,因而地方具有通过罚款和收费弥补收支缺口的激励。据去年12月国办督察室的通报,华北某县级市出现大面积乱收费乱罚款,11月份入库罚没收入4729.57万元,是1—9月月均罚没收入的80倍,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后续受到了问责、撤职或降级等处理。一些个案也备受关注,如榆林小商贩卖5斤超标芹菜罚款6.6万元,被国务院督查组质疑“过罚不相当”。乱罚款乱收费破坏企业生态。其一,罚款的主观性较强、规模不定,对财政而言是一种不稳定的收入,对企业而言冲击经营预期。

风险提示:地方财政形势超预期变化,财税改革力度不及预期

其二,乱罚款乱收费缺乏公平性,“关系户”少罚少收、一般企业多罚多收,严重扰乱市场公平竞争。中央多次要求坚决防止各种名目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推行罚缴分离、规范执法程序等改革举措,有效遏制乱收费乱罚款行为。然而,2021年多地罚没收入明显增长。数据显示,111个披露数据的地级市中80个城市同比上升,15个城市罚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坚决避免乱罚款,严格禁止以罚款进行创收,严格禁止以罚款数额进行排名或者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近期中央严厉查处若干地方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乱作为行为,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利于当前稳住经济大盘。

(四)设置账期:形成拖欠账款,不利于营商环境改善账期是财务概念,但账期过长将转为事实上的拖欠账款。

(二) “紧缩”财政:主动压减一般性支出,保障基本民生“过紧日子”成为各级政府要坚持的长期方针。

地方政府千方百计纾解财政矛盾时,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增收、减支、借债等措施可以扩充财政腾挪空间,力避地方财政流动性危机。另一方面,部分手段如增加收费和罚款、压减公共服务支出等很可能导致特定主体的利益受损,小则减弱减税降费效果,大则对营商环境和信心造成破坏,削弱经济增长潜力,而债务手段可谓缓兵之计,或加大灰犀牛、黑天鹅事件的风险。从中长期来看,解决地方财政问题不仅在于优化营商环境和发展经济,更在于整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就后者而言,地方财政改革是国家财政体制改革、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地方政府要落实好全国层面的改革举措,如明确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能事权,使财力与支出责任匹配;精兵简政,财政供养人员规模与人口负增长形势相适应;推动税制、国资、社保改革等。

今年以来,地方财政收支缺口明显,并伴随新的区域分化格局。当前地方财政的矛盾不能仅用收支矛盾来简单概括,还要考虑中央与地方、各个区域、各类支出用途之间的关系。

其四是各类支出用途的此消彼长。今年地方财政尤其需要统筹多重考核目标,既要扩大内需、助力经济筑底复苏,也要抗击疫情、扩大卫生医疗支出,还要留出资金兜底民生,并落实好上级的工作部署与考核。从全国来看,与1-7月份全国财政支出6.4%的增速相比,基建相关的交通运输支出增速高于支出整体增速6.7个百分点;卫生健康支出高出2.2个百分点;文体传媒、节能环保支出增速则明显跑输平均。此外,部分地方对疫情防控层层加码,为地方财政埋下了不稳定因素。诸如“核酸大比武”“随机中风险”等做法,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金。不必要的层层加码封控管控措施,打击了商业活动、消费者以及企业,引发财政短收也在意料之内。

文章来源:《地方财政研究》 网址: http://www.dfczyjzz.cn/zonghexinwen/2022/0924/698.html



上一篇:落实落细财政政策、稳经济稳增长、12345市民服务
下一篇:严跃进:“回购商品房”提振楼市同时考验地方

地方财政研究投稿 | 地方财政研究编辑部| 地方财政研究版面费 | 地方财政研究论文发表 | 地方财政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地方财政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